螺旋藻(sp irulina)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微藻,属于蓝藻门颤藻目颤藻科螺旋藻属。螺旋藻作为食物1940年首次被生物学家Creach报道[1]。1974年联合国世界粮食会议确认螺旋藻为重要的蛋白质源[2]。螺旋藻对人体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作用,其中含有的螺旋藻多糖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癌细胞、抗辐射减少化疗副作用以及抑制人体病毒抗原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1,3]。我国目前螺旋藻年产量在2 000 t以上,已成为世界螺旋藻生产第一大国。生产企业也逐步规模化,从20世纪90年代养殖面积多数只有两三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普遍拥有数十万平方米养殖面积。目前国外室外大面积培养产量高的可达20 g/(d·m2),而国内一般只有6~8 g/(d·m2),除了藻种、生产条件和气候等因素外,培养液营养状况的监测手段落后也是重要因素。考虑到国内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投资成本,室外大面积生产培养完全做到像国外那样自动监控还不现实,因此肥料的合理使用技术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有关生产实践,从螺旋藻植物营养特点、施肥模式、肥料品种、施肥方法和肥料质量与产品品质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规模化条件下高产优质螺旋藻生. |